USTSU

作者: hotddt
檢視: 8375|回覆: 7

主題標籤Tag

more +隨機圖賞Gallery

單人房出租,$ 1000全包,靠近San Jose Downtown單人房出租,$ 1000全包,靠近San Jose Downtown
舊金山Cayuga Terrace (94112)單間雅房出租_AAU_SFSU_USF_CCSF舊金山Cayuga Terrace (94112)單間雅房出租_AAU_SFSU_USF_CCSF
A newly renovated private room with brand new furniture for rentA newly renovated private room with brand new furniture for rent
舊金山日落好區雅房、套房出租舊金山日落好區雅房、套房出租
单人房间出租 Summer/Fall 2024 - 距离CSULB 1.9mi Long Beach单人房间出租 Summer/Fall 2024 - 距离CSULB 1.9mi Long Beach
爾灣 Turtle Rock 好區雅房出租1000爾灣 Turtle Rock 好區雅房出租1000

別怪我們的孩子沒競爭力

[複製連結]
hotddt 發表於 2006-10-11 22:55:26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檢視: 8375|回覆: 7
朋友寄給我的文章,值得大家看一下
讓我們有學習猶太人的精神

別怪我們的孩子沒競爭力

別怪我們的孩子沒競爭力~~
別獻慕猶太人的經濟頭腦
或許我們該換個教育方式吧!!
以色列教育孩子的方式
上海摩西會館遺族見證 : 以色列教育孩子的方式
1992年,當我輾轉回到以色列的時候, 13歲的老大、12歲的老二和10歲的小女兒都還暫時留在中國。選擇在那時回到以色列,完全是窮途末路:我的父親是猶太人,二戰時逃亡到上海,並在那裏生下了我。母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拋棄了我們,12歲那年父親去世,我就成了孤兒。長大後,我在上海銅廠當體力女工。結婚生下3個孩子後,丈夫離我們而去。留在上海,滿眼都是痛苦的回憶。正好那時中以正式建交,懷著一種逃避的心情,我成為了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猶太後裔。
初到以色列的日子,比想像中要困難許多。我不懂得那裏的語言 (父親教的古希伯萊語早已不在以色列使用),不懂得移民優惠政策(新移民可以有一筆安家費),在特拉維夫的大街上,我壓根不知道怎樣才能生存下去。
我從上海帶去的積蓄只能維持 3個月的生活開支,我必須找到賺錢的辦法,還要早日把孩子接到我身邊。我苦攻希伯萊語,學最基本的生活語言,然後,我在路邊擺了個投資最小的小攤賣春捲。
以色列的官方貨幣是謝克爾,1謝克爾兌換人民幣2塊錢,更小的幣值是雅戈洛,1謝克爾等於 100雅戈洛。我的春捲小攤,每天能賺到十來個謝克爾。
當我的小攤生意慢慢穩定下來以後,1993年5月,我把3個孩子都接到了以色列。
孩子們初到以色列的時候,受到了不少鄰居們的責難。以前在國內時,我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則,到了以色列以後,我依舊做著我合格的中國式媽媽:我把孩子們送去學校讀書,他們上學的時候我賣春捲。到了下午放學的時候,他們就來春捲攤,我停止營業,在小爐子上面給他們做餛飩下麵條。
一天,當 3個孩子圍坐在小爐子旁邊等我做飯的時候,鄰居過來訓斥老大:"你已經是大孩子了,你應該學會去幫助你的母親,而不是在這裏看著你母親忙碌,自己就像廢物一樣。"然後,鄰居轉過頭訓斥我:"不要把那種落後的中國式教育帶到以色列來,別以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親…… "
鄰居的話很傷人,我和老大都很難受,回家後,我安慰老大: "沒事的,媽媽能撐住,我喜歡照顧你們。"可是,老大說:"也許,她說得沒錯。媽媽,讓我試著去照顧弟弟妹妹吧……"
第二天是祈禱日,孩子們中午就放學了。來到我的小攤,老大坐在我旁邊,學著我的樣子把打好的春捲皮包上餡,卷成成品,然後入油鍋去炸。他的動作一開始有些笨拙,但是後來越來越熟練……
老大身上的轉變大得連我自己都想不到,除了幫我做春捲,他還提出由他們帶做好的春捲去學校賣給同學。每天早上,他和弟弟妹妹每人帶 20個春捲去學校,放學回來的時候,會把每人10謝克爾的賣春捲收入全部上交給我。我覺得很心酸,讓他們小小年齡就要擔起生活的擔子。可是,他們沒有表現出我想像的那種委屈,他們說他們慢慢開始喜歡這種賺錢的感覺了。
鄰居太太經常來跟我聊天,告訴我正規的猶太家庭應該如何運作,應該如何教育孩子——猶太人從來不覺得賺錢是一個需要到達一定年齡才能開展的活動,與中國的 "教育從娃娃抓起"一樣,他們始終覺得"賺錢從娃娃抓起"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。鄰居太太告訴我,在猶太家庭裏,孩子們沒有免費的食物和照顧,任何東西都是有價格的,每個孩子都必須學會賺錢,才能獲得自己需要的一切。我覺得這樣的教育手段比較殘酷,不是那麼容易接受。但是,孩子們在學校也被灌輸著這樣的理念。他們比我更容易地接受了這種猶太法則。於是,我決定改變以前在國內對孩子們的習慣,試著培養他們成為猶太人。
首先,我們家確立了有償生活機制,家裏的任何東西都不再無償使用,包括我這個母親提供的餐食和服務。在家吃一頓飯,需要支付給我 100雅戈洛的成本費用,洗一次衣服需要支付50雅戈洛……在收取費用的同時,我給予他們賺錢的機會,我以每個春捲30雅戈洛的價錢批發給他們,他們帶到學校後,可以自行加價出售,利潤部分可自由支配。
第一天下午回來以後,我得知 3個孩子賣春捲的方式竟然截然不同:老三比較老實,按照老價錢,50雅戈洛一個零售,賺到了400雅戈洛;老二則使用了批發手段,40雅戈洛一個直接將春捲全部賣給了學校餐廳,儘管只有200雅戈洛的利潤,但他告訴我餐廳同意每天讓他送 100個春捲去;老大的方式比較出人意料,他在學校舉辦了一個"帶你走進中國"的講座,由他主講中國國內的見聞,講座的噱頭就在於可以免費品嘗美味的中國春捲,但是需要買入場券,每人10雅戈洛,每個春捲都被他精心分割成了 10份,他接待了200個聽眾,入場券收入2000雅戈洛,在上繳學校500雅戈洛的場地費用後,利潤1500雅戈洛。
除了老三的方法在我意料以內之外,老大和老二的經營方式都超出了我的想像。我真的沒有料到,只在短短數日之間,以前只會黏著我撒嬌的孩子就搖身一變成了精明的小猶太商人。
他們的學業並沒有因此受到任何影響,為了琢磨出更多更新穎的賺錢方法,他們很努力地去學習和思考——老師授課的內容很對他們胃口,因為沒有奉獻精神之類的說教。老師問過他們這樣一個問題: "當遭到異教徒的襲擊,必須逃命的時候,你會帶著什麼逃走?"對於這個問題,回答"錢"或"寶石" 是不對的。這是因為,無論是錢還是寶石,一旦被奪走就會完全失去。正確的答案是"教育"。與財物不同,只要人活著,教育就不可能被別人奪走。他們很讚賞老師說的這麼一句話:"如果你想將來成為富翁,就學好眼前的東西,它們將來都會大有用處的…… "
當老大在法律課上學習了移民法後,他告訴我像我們這樣的家庭應該可以去移民局領取安家費。我半信半疑去了,結果一下領回了 6000謝克爾的安家費,這對我們一家來說可是一筆了不得的財產。然後,老大跟我說因為他給我提供了資訊,我應該付給他10%的酬金。我猶豫很久,終於決定把600謝克爾這筆大錢給他,他拿到錢後,給我和弟弟妹妹都買了很漂亮的禮物,剩下的錢,他說他會拿去變成更多的錢。
老大用這筆酬金郵購了一批在國內很便宜的文具,然後去學校進行售賣,利潤再投入繼續進貨, 1年以後,他戶頭上的金額就已經超過了2000謝克爾。儘管老大很會賺錢,但在實際上,老二比他更能領會猶太法則的精髓——猶太人共同的一點是,從事那些不用投入本錢的行業,從事其他人不做的、無須花錢和投資的工作。當老大在利用國內的資源賺錢的時候,老二也在如此做著,不過,他賺的是不需要成本的精神領域的利潤——老二以他14歲的年齡和文筆,竟然在報紙上開設了自己的專欄,專門介紹上海的風土人情,每週交稿2篇,每篇1000字,每月8000 雅戈洛。老三是女孩子,因為比較矜持,也沒有展露出賺錢方面的才能,但是我在她身上欣慰地看到了猶太人對生活的樂觀和優雅。她學會了煮茶和做點心,每天晚上,她會精心煮一壺紅茶,配上她自創的口味不同的點心,一家人圍坐下來邊吃邊聊天—— 老三的點心有點中西合璧的味道,兩個哥哥都很喜歡。不過,這些點心不是免費的,兩個哥哥支付的點心費用,刨開成本和每天需要交給我的費用外,老三也能活得很滋潤。
當我們家的資金越來越豐富的時候,我們一家4口合資開辦了我們家的中國餐廳。我占 40%股份、老大30%、老二20%、老三10%。當我們家的餐廳越來越有名的時候,我也引起了很多關注。當我獲得拉賓的接見後,我成了以色列的名人。此時的我已經完全掌握了希伯萊文,再加上我的母語中文,我最後被以色列國家鑽石公司邀請擔任駐中國首席代表。
當我回國任職的時候,孩子們也跟隨我一起回到了中國,有了中國孩子作為比較對象之後,我方才發覺我的孩子成長得比我想像的還要優秀——在回國之前,每個孩子都去購買了很多以色列產的物品。回國之後,老師來找我了,她說我的孩子在校園推銷來自以色列的商品,從飾品到民族服裝甚至到子彈殼無所不有,她建議我好好管教一下孩子。我告訴她,我無權干涉我孩子的行為,這是他們賺取他們學費的方式——因為,我已經不再負責他們的所有學習費用。老師的眼睛頓時瞪得大大的,她理解不了像我這樣月薪5000美元的母親竟然會不給孩子學費。我請她品嘗一下女兒做的在家售價2塊錢一個的小點心,微笑著告訴她:"這是我的孩子在以色列生活幾年以來,學會猶太法則的產物,我相信他們將來都會成為優秀的人才……"
隨後的高考中,老大進入了旅遊高等專科學校,他說他要成為專業的旅遊人才,然後去以色列開辦自己的旅遊公司,壟斷經營中國遊;第二年,老二考入上海外國語學院,他說他的理想是當一個作家,在不需任何投資和奉獻的前提下賺取利潤;老三 說她會去學中國廚藝,當一個頂級的糕點師,然後去開辦全以色列最好的糕點店……
回國以後,我發覺很多中國父母都活在一種左右搖擺的矛盾心態中,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成為大富翁,卻又似乎害怕孩子過早地沉迷於金錢——就好像,既希望孩子將來能有個幸福的家庭,卻又害怕孩子現在會早戀一樣。這是一種典型的葉公好 ——猶太人用敲擊金幣的聲音迎接孩子的出世,賺錢是他們人生的終極目標,至於教育、學習都是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必須經歷的過程——而中國的父母,哪怕心中憧憬無比,但卻從來不肯挑明這個話題。這句話很難說嗎?其實只是簡單的一句:"孩子,我想當一個富豪的媽媽……"
chemery 發表於 2006-10-12 15:47:25 | 顯示全部樓層
  
這跟 "富爸爸, 窮爸爸" 的想法很像!!

從小就得培養小孩錢財的觀念.


像在美國,
美國小孩都會去打工,
台灣小孩就是去補才藝.台灣家長是捨不得給小孩吃苦的...


其實, 我覺得,
台灣父母都不希望小孩吃苦,
要小孩比父母強, 也只是希望小孩的日子過得好.
呵呵,
難怪, 我們的孩子沒競爭力!


好啦,
話說回來,
我得開始跟我女兒收費啦.
每次給她換尿布就要收錢,
因為: 我想當一個富豪的媽媽!!   
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想錢想瘋了的 May
   
express_ 發表於 2006-10-12 16:30:19 | 顯示全部樓層
這個有點太誇張了..
Josie 發表於 2006-10-12 17:14:40 | 顯示全部樓層
原帖由 express_iamback 於 2006-10-12 04:30 PM 發表
這個有點太誇張了..


我也覺得

那親情 愛情 友情 那些無價的資產
是不是全部都要用金錢量化計算呢
降太可悲了吧

所以台灣人比較有人情味 對岸的比較現實 向前看
真的跟教育有差壓

做人不需要這麼現實吧 錢也不是一切壓...
Herbert 發表於 2006-10-13 08:51:31 | 顯示全部樓層
我覺得很心酸,讓他們小小年齡就要擔起生活的擔子。可是,他們沒有表現出我想像的那種委屈,他們說他們慢慢開始喜歡這種賺錢的感覺了。


過與不及都不好
錢不是一切
但是沒有錢,一切都沒有
所以要請出中國文化的中庸之道
來處理這件事
親情是無法量化的
媽媽會收他們食材錢
但是不可能收他們噓寒問暖的費用
這篇文章應該只是讓大家有個概念
這個精神是對的
做法每個人都照自己的修正就好
重點是小朋友不排斥 而且學到東西了

最後一段有觀點寫得不錯
中國人總是覺得談錢俗氣
但是現實總是現實
錢真的很好用啊
他也提猶太人到把賺錢當作人生的終極目標
到覺得有點像是為了賺錢而賺錢
我就不是這麼認同了

我的目標是當億萬富翁
然後好好把台灣的教育搞好
chemery 發表於 2006-10-13 08:54:56 | 顯示全部樓層
我的目標是當億萬富翁
然後好好把台灣的教育搞好

 
呵呵, 不用當億萬富翁也可以幫台灣把教育搞好呀~~~

方法應該很多吧!!
Herbert 發表於 2006-10-13 10:08:45 | 顯示全部樓層
原帖由 chemery 於 2006-10-13 08:54 AM 發表

 
呵呵, 不用當億萬富翁也可以幫台灣把教育搞好呀~~~

方法應該很多吧!!


haha
個人偏好用這種方法
castor09 發表於 2006-10-13 15:45:31 | 顯示全部樓層
這篇文章之前也有同學轉寄給我, 但我看了並不完全認同.

畢竟賺錢或累積財富只是手段, 而非終極目的; 管見以為做任何事都要有個願景(尤其是領導者), 總不能公司員工問CEO說我們的前景在哪, 得到的答案是大家賺大錢吧!

當然, 這篇文章點出某些現實面和東方教育的不足處, 還是有可以借鏡參考的地方; 然而過猶不及, 矯枉過正也不見得好.
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| 成為會員

本版積分規則

小黑屋|手機版|Archiver|USTSU

GMT-8, 2025-4-1 22:23 , Processed in 0.024653 second(s), 8 queries , Gzip On, APCu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USTSU.com since 2004